为巩固完善地下基础设施,县智慧排水管网建设指挥部根据前期检测、疏通成果,目前正在部署开展管网修复工作。日前,县综合执法局(城市管理局)、国源排水公司对浦源大道等路段进行地下管网修复作业时,首次大规模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,实现了“零开挖式”修复。“这是城区地下排水管网大规模修复过程中,首次不对道路‘开膛破肚’,而是动了一次‘无创手术’。”县综合执法局(城市管理局)公用事业科工作人员介绍。
据了解,此次非开挖修复同时采用局部内衬固化修复、整体内衬修复两种技术手段,实现了真正的“零开挖”。具体来说,局部修复采取毡筒气囊局部成型技术,通过CCTV管道机器人探路,将涂灌树脂的毡筒精准放置在待修复点位,用气囊使之紧贴管壁,常温下1小时左右即可固化树脂,增加管道强度达到修复目的,并可提供一定的结构强度。
整体修复则采用当下较为先进的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,施工时将装有光硬化树脂的软管插入原有管道内,利用压缩空气使树脂软管膨胀并使其充分紧贴在旧管内,然后利用特殊波长的紫外线照射30-50分钟,使含有光硬化树脂的软管在管道内硬化,形成没有接缝的强化玻璃钢塑料管。修复后的新管道能够达到或超过原有管道的设计性能,具有施工时间短、施工灵活性高、内衬管耐久实用等优点。
“使用非开挖修复方法可以修复整个管道,也能修复局部接口的泄漏,不仅能减少开挖带来的工程量和施工风险,而且修复更加精准,可随时调节和控制,具有传统开挖式修复不可比的施工占用面积小、道路交通影响小、施工周期短、施工工序简化等优点,同时延长了内衬管使用寿命,质量也更加可靠。”国源排水公司工作人员介绍。
当前,施工人员正根据CCTV管道结构性检测及管网渗漏专项研究报告,对排水管网存在的轻微破损、破裂、变形等情况,运用非开挖修复技术进行“点对点”精准修复,力求在8月底前完成主城区排水管网的非开挖修复工作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为推进我国非开挖工程技术不懈努力